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返回完整页面
《教研简报》第98期(教学月教学论坛活动)
来源:源:荣县中学 栏目:教学研究发布时间:2013-05-29 00:00阅读:

教研简报

R X Z X 98

四川省荣县中学校教科室

201352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教学改革之我见 

王国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很荣幸在这里,和大家一起谈谈课改,一起交流,一起提高,期待大家的聆听与指正.今天发言的题目是《坚定课改信心,争做改革先锋》。

   一、转变思想,坚定不移走课改之路。

     第一、改革需要决心和勇气,更需要信心。改革的道路是曲折艰辛的,也是漫长的。三十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衡水中学的经验、山东杜郎口中学的经验都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我们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教育,对于我们荣中的发展而言,也只有通过改革来解决我们当前所面临的难题。而我们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改革。所以改革是一个大趋势,是势不可挡的。我们唯有在这个改革大潮中,争做先锋者,我们学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才会成为改革中的受益者。

    第二、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们的思想跟不上课改的步伐。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我们老师必须要加快转变思想,坚定课堂教学改革决心和信心。其次,学校应该为想改,能改的老师创建一个更广阔的平台,在资金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在每个年级搞改革试点班,严格按照导学案的要求和步骤实施教学。对比分析各项数据,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让每位老师真实感受到导学模式的优越性真实和看到课改效果。然后以点带面,逐步推广。这样不仅能够形成荣中特色的导学模式,而且能够加快老师思想的转变。

 二、我的课改之路

  这学期学校推行导学模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义无反顾地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实施我的课改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这里有些经验与各位老师分享:

  第一、如何让学生“预习”时间和效果得到有效的保证


1.创设预习时间是培养预习习惯的主要保证。课前预习与课内预习相结合,开辟专门自习时间用于预习,确保每天预习正常有序。

 2.预习任务的布置要具体化,精心设计预习题,要有可操作性。

   3.课前浅层次的预习,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生独立将所有问题解决好,课内应提供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

第二、“导学案”的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1.教师在编写使用导学案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相应的训练和检测。2.课堂学习教师要善于调控,使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辅导时要善于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辅导,让每个学生每天都能跟得上。发挥优秀学生的作用,采用帮扶结对制度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如何保证“导学案”的反馈及时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的“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对刚学过的知识设计恰当的反馈练习,检测学生学习情况。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反馈,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反馈形式进行反馈。

第四、怎样才能避免被导学案牵着鼻子走


 1.加强课前的预习检查,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

  2.我们在使用学案时,要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肯定、引导、矫正等等,还可以增加预设学生可能提出问题的环节。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必然、紧迫的革命,是一场漫长而艰辛的教育革命。我们必须凝聚共识,用智慧与汗水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荣中发展的,富有荣中特色的教学模式,为实现“精品荣中”贡献一份力量吧!谢谢!

                                   2013 年5月24

 

如何在“导学案”模式下保持课堂的语文味

邬瑞军

我校开展“导学案式”课堂教学改革从上学期个别学科试点到现在全校全面展开已经一个多学期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显示出它的魅力。 它的优势在于:

1)“预习案”给学生指明了预习方向,使学生更能抓住该课的预习重点,使学习目标一目了然,重点难点一清二楚,提高了课堂效率。在导学案中,教师事先把写作背景、作者简介等知识链接和一些练习题都印好,省去了课中的板书和制作简易课件的时间; 

2)“学案”(合作探究案)的编写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指导,更能增强师生的互动,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能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教师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增强教学的效果。

3)“检测案”用于指导学生自我反馈 。课后作业的反馈,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学习的掌握情况,在检测案中的作业分两次进行,一次是学生做作业,第二次是学生改正的作业。老师们都做到了全批全改,及时了解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

 然而在这一课堂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过程中,其本身存在的一些不足以及我们在操作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渐渐出现。 其中最主要的,也是最致命的便是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在逐渐的丧失,语文课的学科特色在逐步蜕变,语文教学越来越像数学等理科性质的学科靠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让“导学案”能发挥其最大功效,并兼顾语文课堂纯真的语文味,我们年级所有的语文老师都在努力探索并形成了以下解决方案。

一、在诵读、背诵中酝酿语文味

新课标要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感悟。声情并茂的诵读,能使朗读者仿佛置身于文中的意境,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获得巨大的情感熏陶,形成语文课堂浓烈的语文味。

一个没有琅琅书声的课堂,是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品味语言美的。不读,就不能体会到朱自清散文《春》的清新隽永、清丽自然;不读,就不能感受到诗人李太白《将进酒》的澎湃激情、磅礴气势;不读,就不能领悟到《绝缝中的生命》蓬勃生命力量的;不读,就不能品味出艾青《我爱这土地》如火山喷发前地下奔突汹涌的岩浆般的炽烈爱国情感……语文课,就要让学生读,读出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与爱国,读出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豁达潇洒,读出纳兰性德的哀感顽艳……尤其是古诗文教学,更需要我们学生反复诵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溢着语文课堂。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切实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备课组的教师苦练诵读基本功,特别注重范读。教材中入选的篇目,都极富人文色彩和语言特色,文质兼美。我们教师,应该注重范读,指导学生以诵读之法,讲究抑扬顿挫,注意韵律节奏,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其次,在语文传统的“读”“背”上下功夫。读,分为齐读和自由朗读。每天早自习720—7:30为齐读时间,全体的同学在语 文老师的带领下,齐声诵读,整个校园书声琅琅,蔚为大观。自由朗读时,同学们争先恐后,生怕自己的声音比别人的小,被别的同学抢了风头。

“读”后就是“背”, “背”也分为个别背诵和齐背诵两种,第一类个别背诵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他们按自己的需要,在规定的任务下自由的发挥,大大地缩短了记忆的时间;齐背时,以背得很熟的同学带动背得生硬的同学,在齐背中达到最终全体同学都能背熟的目的。

另外,在读的方式方面,我们在自主预习案中精心设计朗读的方式。有齐读、个别读、配乐读、对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等,不宜齐读的文章就不要齐读,但要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语气和语势,从而感受到文章的情味理趣,同时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的理解。

二、在课堂表演中展现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就是一门充满表演性质的艺术。我认为作为语 文老师首先就得会表演,以我们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让他们随老师高兴而高兴,随老师忧伤而忧伤。如果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出口成章,旁征博引,妙语连珠,收放自如,叙述娓娓动人,描写绘形绘色,抒情亲切感人,那么,这样的课堂不管是预设也好,生成也罢,无疑都会对学生极具吸引力。因此,我们所有的语文人都应把语文课堂当成了展示自己的人生舞台。该笑的时候笑,该流泪的时候流泪,我还记得有名老师在讲授琦君的《泪珠与珍珠》的时候,就以自己的泪水打动了学生,让他们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故事,流出了他们真诚的眼泪,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表演也是锤炼课堂语文味的有效方法。为此,我们在编写学案(合作探究案)时,充分地设置了学生表演的内容,这样既活跃了课堂,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能展示出语文课堂的语文味。比如在《孔雀东南飞》的讲授中,就让同学们把这课的主要内容改编成了课本剧。同学们的表演虽说稍显稚嫩,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足以让专业的编剧为之惊叹。这样既锻炼了同学的胆量,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得兴趣,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在文学(包含电影文学)名著中熏陶出语文味。

据统计:凡是考上高等学府的学生,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他们在中学阶段都读过8部以上的世界名著。这数据证明了名著对一个人成才是有相当帮助的。然而,在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相当重的情况下,要他们静下心来认真读完几部著作,几乎成了不可能。这不禁让我们语 文老师感到悲哀。一直以来,就新课程标准下的名著导读怎样上好,既能不耽搁同学过多的时间,又能完成他们对名著的了解与鉴赏便成了困惑我们的难题。最终电影承担了这一

光荣的使命。

自上世纪电影问世以来,公众接受文学的方式就由过去单靠从书本过渡到了现在的多元化渠道。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相继搬上的电视荧屏,给观众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化。作为语 文老师,我们应该也必须承载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世界著名的文学作品传播的责任。为此,在名著导读这一板块的教学中,适当的播放经典电影,我认为是相当必要的,因为有些名著内容太长,学生在当下如此繁重的学习生活中,不能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完整部作品,所以电影就成了可以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方式。比如必修二的名著导读中的《巴黎圣母院》,就小说本身而言,共计百余万字,即使是略读也需要好几周的时间,更不用说是精读了。所以在鉴赏这部小说之前,我们备课组便统一了意见,在进入课堂鉴赏之前,先通过电影这一最直观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一作品的魅力,再指导其鉴赏写作,事实证明,最终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在文学电影的放映中,也不能只流于形式,不能为了娱乐而放电影,因为这就违背了用电影感染学生,以熏陶语文味的初衷了。

总之,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得有语文味。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荣中教学改革的一份子,我将一如既往的积极投入到导学案的探寻与开发之中,扮演好语 文老师这一角色,愿我们的课堂到处着散发语文的独特的芳香,流淌着师生间真情的表白,涌动着灵性的互动;愿我们的学校在改革之中奋勇向前,再铸辉煌。

2013524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林正坤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复杂而持久的工程,所以本着对教育的尊重与敬畏,从教二十年来,我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随着课堂改革的大势所趋,我尝试过,有一些体会,与同道中人分享。

一、我的教育梦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什么是素质?当你把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忘掉之后,剩下的就是素质。”在教学中, 张国庆老师给我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你是一名数学老师,但不要以为你教的就只是数学,真正要教给学生的是多年以后学生都无法忘记的东西。慢慢地,我明白了跨越时间和空间都无法忘记的东西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养成的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求真务实的好作风,培养的探索不止、奋斗不息的顽强意志力。

而两本关于教育的畅销书,又给了我对教育的另一种认识。一本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它之所以风靡世界,是因为它关于“爱”—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爱”,小至父子、师生、兄弟、朋友…纯真无邪的“小爱”,在教育中宣扬得淋漓尽致;另一本是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它讲述的是:教育人小林宗作,关注一个被原学校因淘气退学来到他学校的怪小孩,在他的爱护和引导下,逐渐变成大家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辉煌一生的基础,其中“教育对人性的尊重”是它传递的最核心教育精神。

我渴望:我所从事的教育充满温情、尊重人性、着眼未来。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广泛实施、推广。开始,因无范例可参考,我针对所任教的高一实验班,学习内容多、任务重、压力大,就选择了两节连堂的试卷讲评课做实验。第一阶段,分小组讨论:组内试卷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如何克服不足?如何提升?第二阶段,每小组派一名同学负责报告讨论成果:已解决的、悬疑的、未解决的,整理讨论成果,部分板书展示。第三阶段,针对悬疑的问题,要澄清,针对未解决的问题,集中点评,再做成作业,让问题得以彻底解决。连续几次课后,学生反映:场面很热闹,讨论很激烈,思维很活跃,就是效率有点低。经反思,可能有这些原因:(1)要讨论的问题杂,主题不突出,出现的典型问题也缺乏讲评后的变式训练;(2)由于场地限制,改错过程,学生的展示不到位;(3)时间紧,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负担,急于在规定的时间解决,期望值高。

后来,到杜郎口中学深入课堂,学习了三个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多堂课后,对合作学习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语文课,无论是初一、还是初二,合作学习的感觉都比较好;数学课,初一的合作学习,还是停留在教师的知识要点讲解,针对知识点的落实,有序推进例题、变式,只是以小组汇报方式呈现,进度较为缓慢,但到了初二、初三,合作学习的情况就比较好。究其成功原因,必须提他们关于合作学习的指导理念:“过去的教学基础不牢,老师老是赶进度,常言道,从量变到质变,但今天我们的教学要倒过来,从质变到量变。”。我的理解是:(1)合作学习试行的初期、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不计时间成本的,不赶教学进度的;目前,新改革下的高一数学,内容多,有明确的教学进度任务,时间耗不起。(2)合作学习,的确能激发学生的潜能,高中数学教学,可在适时,合适的内容,适当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3)合作学习在杜郎口中学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是他们多年的努力才有的。一方面,他们尊重学生,他们的教育更接近教育的本质,远离了教育的功利、世俗,才会有“师生幸福的教育和教育的幸福”。但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好奇了这所神奇学校的升学情况,位列茌平县前三甲,最好之一。他们更骄傲的是他们的育人理念。(4)合作学习在杜郎口中学的成功还得益于他们能根据实际合理定位。

三、关于导学案教学

首先,我们备课组是从高一上、后半期开始编写、实施导学案教学的。前期,学生对这种全新的模式有一些抵触,可能既有编写的原因,没有范本可借鉴;也有实施的原因,学生要自学领悟70%,仅重点讲余下的部分。实际上,因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略过的也许恰有学生要补的基础,没有了基础,也无所谓重点了。

其次,高一下,备课组群策群力,从编写改进,突出了教材在编写导学案中的重要性,把书上简单练习改编为知识自测,作为知识点学习的热身;把书上例题适当改编为典型例题,作为知识点的应用,涵盖内容广,解决方法基础;把书上的AB两组作业分别编入限时训练和自助餐。这样,注意了难度的把握、练习量的控制。从实施上改进,内容浅显的章节,学生自学为主;内容难度大的章节,教师精讲为主;高考的重要知识点,精讲多练等等,多种方式结合,学生稍微适应了些。

再次,对衡水导学案教学的认识。到衡中学习,认真听了几节数学课,有两个年级,不同科,不同班,不同课型。其中,高二、理科、新课《极坐标与极坐标方程》一课,教师课前板书学习目标;上课,先点评作业,再进行新课要点分析;师生共同探讨了4个例题,只有1个难(教师板演),1个提升,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学生完成,容量大,拖堂了;作业量,4个选择5个填空5个解答。感觉是:细讲、多练。高一、实验班、复习课《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一课,提供一张试卷,6个选择4个填空5个解答,补充了3个例题,教师呈现了知识在高考命题中的位置;穿插了选择题的简评;重点分析了最后的应用题。感觉是:重基础、细讲、讲精。体会:衡水导学模式——突出目标,重在目标落实;很好地继承了传统,并把它做到极致。与我心中的衡水中学一样也不一样。

纵观衡水中学教育改革十多年,升学率的攀升,和它的声名鹤起是大概经历两届六、七年之后的05年、06年,他们也有实践、探索的渐进过程。

有人说,学习重要的是学启示,而不是学模式。我和同行也常争论相关的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和困惑。在这纷繁的教育大环境中,何去何从?也许,“切实、务实、求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上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2013524

 

关于实施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

陈安东

近年来,由于自贡全市教育教学整体水平逐年下滑,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组织一批又一批的校长、优秀教师外出考查,向先进学校学习“淘金”。随后,自贡市教育局在全市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要求各区县中小学校必须认真落实,寻找改革突破口,全面提升全市的教育教学水平。荣县中学做为荣县的龙头学校,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人大的督促、推动下,从2012年下学期开始,分别在部分休业年级、部分学科进行了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在此基础上,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从本学期开始在各休业年级全面铺开。导学案作为导学式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也在各休业年级广泛使用。课堂教学改革的启动和推进,引起全校各种思想相互激荡,肯定之声有之,反对之声有之,怀疑之声有之。现在,我校的教学改革已运行大半学期,成功与否,还有待实践的检验。因此,我今天的发言不是谈经验(因为还没有经验可谈),我仅谈谈本人对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肤浅认识。

一、关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界定

在与诸多老师的交流中,我听到过各种各样的说法,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就在于对课堂教学改革界定上的差异。有人认为“改革就是要抛弃过去的东西,一切重来”、“改革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改革是一种花架子,只不过是走走形式,迎合上级的检查”……正是基于这样的界定,所以有人对教学改革持否定态度,有人对教学改革持怀疑态度。

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是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根本出路,没有课堂教学改革,就没有荣中的未来。但是,改革不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抛弃过去的所有东西,一切重来;也不是对过去的简单翻版,走走形式。改革是事物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就是一方面要改掉传统教学中过时的、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另一方面又要保留传统教学中合理的、科学的、积极成分;同时还要根据现代社会对个体素质的更高要求和现代教育发展新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回归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有机统一的发展道路上来。唯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使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对导学案使用后学生方面变化的体会

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课堂教学内容的过程。传统的备课教案,虽然也强调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但这最终只不过是服务于我们教师怎样去“教”,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无情的忽视、剥夺,于是产生了“满堂灌”、“填鸭式”等“经典”教学模式。而与传统教案相比较,导学案则强调突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的角色转化。

在导学案推行半期以来,我在高二四班、五班中找了大约20名学生对他们在使用教学案前和使用教学案后自己在学习主动性、有效性、效率性、解题能力、是否愿意继续使用导学案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注:调查的学生优生、中等生、中等偏下生各占约三分之一;形式是每次只与一个学生交谈,避免他们受别人思想的影响),通过调查,绝大多数学生反映自己在使导学案后的学习过程有明显的改变。

变化一:学生的课前预习由形式走向了实质。

在以前,虽然我们也时常给学生强调一定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课做笔记、课后巩固练习。但学生们自己反映,能真正下来做到课前认真预习的时候少之又少。既使有时去预习了,那也只是随意性地或象征性看看教材,效果极不理想。但导学案的实施,我们给了学生公共自习时间来完成导学案中预习案,虽然相对于六个学科而言,每天两节公共自习课还是显得有些不足,但绝大多数学生还是能够在老师上新课之前将预习案的内容完成。同时,许多学科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提炼、体系进行了罗列,这就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预习效果。特别是新教材的编写体系,让许多学生面对教材,无从下手。通过老师的学案,学生在预习时就已经明确了教材体系,知道了本堂课内容重难点,这既增强了学生对教材的可控性,又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的课前预习从过去的形式走向了现在的实质。

变化二:学生听课更有了针对性,课堂学习效率不断提高。

课堂是完成教学工作的主阵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绝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在过去的教学教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做到课前预习,因此听课也是盲目的,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内容需要做好笔记?哪些内容可以直接在书上勾画?这无疑使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导学案的实施,老师在导学案的编过程中就已经将教材的体系结构给学生进行了提炼,而且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也进行了材料的拓展扩充。学生通过完成预习案的相关内容,能够基本完成本堂课的基本知识的接收,这就为进一步理解接收重难点知识做好了基本理论的铺垫,在听课时,就能更有针对性与教师充分探讨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从而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调查中,基础相对差的学生对此感受尤为深刻,比如我班有一名女生,中考成绩只有290多分,在全班排在倒数第二位。她说,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老师讲到了哪里、讲了些什么全然不知,一节课就在教材上找老师讲的内容。但现在,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前预习,听课基本上能够跟上老师的节奏了,而老师讲的内容也能很快的在教材上定位,并把相应笔记做好。

变化三: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促进了生生资源、师生资源的整合。

问题探究是导学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自主探究的推行,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前及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交流与讨论,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这样就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资源”,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师生资源的有效整合。由于我班的特殊情况,我在编组时将班上前45名编为了5个组,将4672名编为3个组,将最后14名学生编为一个组,并给他们强调我只从纵向来考核每个组的学习过程和进步情况,组与组之间不进行横向比较。在实施导学案教学过程中,对相对较容易的题,则由后面几个基础差的组来完成,对于相对能力要求高的问题,就由前面几个基础好的组来完成。这样,每个组的学生都有事情可做,每个组的学生通过探研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就极大的调动了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生生资源和师生资源的最大整合。比如班上第八组,分组时年级平均名次为469名,在入学考试时年级平均名次进步了26名,全组同学受到了极大鼓舞。为了巩固战果,全组各学科组长每周自己命制一套试题,供全组同学练习。看到他们这种做法,我很受感动,立即将他们的做法在全班进行宣传。从我们老师的角度看,他们自己命的题还有许多的缺陷,甚至不科学,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确实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加强了学习小组内团结协作精神,实现了学生资源的共同开发利用。

变化四:学生对所学课程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高考作为高校的选拔性考试,非常突出能力测试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的考核。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中,由于老师偏重于“教”而忽视了学生“学”,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过余,学生的主体地位被老师取代。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相关能力很难得到培养和锻炼。只有在考试时,学生才有实际实践操作的机会,但效果甚微。导学式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在自己的导学案的中设置了问题探讨。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通过看书自己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自主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又通过小组合内探讨,把自己的理解、看法与别人的理解、看法进行交流、共享,群策群力,再一次对探的问题进行思考。这在无形当中就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把握,在思考和探讨中,还让学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使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以及论证和探究问题能力得到的培养和提升。比如在这次半期考试政治学科考试中,整个年级中等以上的学生在主观题上出现审题偏题、角度错误和答非所问等情况有很大的改变,这是高二年级文科学生在以前的新知识检测中难以达到的。

以上四大变化充分说明,我们进行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推行导学案的决定是符合我校学生的客观实际的,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重大举措,我们只要长期坚持下去,荣中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所有被调查学生中,当我问及:“如果学校给我们学生两种选择,一是继续使用导学案,二是不使用导学案时,你将做何种选择?”,被调查的学生全部是未加思索就做出肯定的回答:我会选择继续使用导学案。我认为,学生的回答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三、导学式课堂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防止重形式,轻效果。

课堂教学改革最终是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的。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创新并非只是形式上五花八门。比如在有些课堂上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设计几个问题,把学生也相应的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一个小组思考、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然后让每一个小组选一位代表站起来阐述对于自己那个问题观点。从形式上看,这样的安排让学生充分的参与了过程,整个学习氛围也是热闹非凡。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每个小组只是参与讨论了其中的某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并没有参与就直接获得了答案,这最终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防止重形式、轻效果,对于那些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率的花架子要坚决的摒弃。

2、防止整齐划一、千篇一律,脱离学生实际和缺乏学科特色。

在一个学校,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这必然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必须立足实际,体现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此,我们的改革绝对不能搞“一刀切”,比如说每节课只能讲多少时间,每节课的学案必须有几个环节,必须要进行几次讨论等。如果是这样的改革,最后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3、防止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一个漫长的创新过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改革的效果也非在短期内就能得到体现,而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来检验。课堂教学改革并非是简单地改改教案、换换思路、抽抽学生问题就能达到目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我们必须立足于教育实质,遵循教育规律,从学校校情和学生实际出发,脚踏实地,日积月累,才能实现教育教学水平质的提高。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绝不可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益。

4、防止新瓶将旧药,消极应对改革。

由于认识上的原因和社会评价机制的原因,有些老师担心学生不具备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推行导学案可能会影响到教学成绩,进而影响到高中考成绩。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是象征性地使用导学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亦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新瓶装旧药,消极应对改革。在此次调查中,就有学生反映,导学案使用后,作业比过去更多,又是导学案的自主练习、限时练习,又是《点金训练》,有些学科还有其他资料的作业,这样一来,反而没有时间来看书了。对于学生反映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否则,我们的改革就将夭折。

 

以上看法仅代表我个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点肤浅的看法,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今天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真诚的恳请大家帮助指正,帮助我在教学上走得更远、更好。谢谢大家!

2013524

 


附件下载《教研简报》第98期


来源:荣县中学  编辑:教科室